
毕业后,我们告别校园,踏入社会这个大熔炉。曾经的同窗好友,如今也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。在这个过程中,如何与同学相处,成为了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。下面这 10 大人性潜规则,或许能让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更加从容,懂得后也会让你更加释怀。
一、价值交换,彼此成就
诚如古人云:“君子之交,和而不同,各取所需。” 毕业后,我们步入社会,面对的是弱肉强食的利益社会,遵循着丛林法则。在这个世界里,一切都必须有价值。同学之间也不例外,只有相互之间能够进行价值交换,才会有人倚重,关系才能维持,情谊才可以长久。
毕业并非终点,而是人生奋斗的另一个起点。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打拼,奋力提升自我价值。在专业技能、知识储备、人脉资源、赚钱能力等方面努力打磨,在专业上成就自己,在事业上成就他人,在财富上成就未来。
二、亲而有间,疏而有密
毕业后,同学各奔东西,职位不同、平台各异、各有发展。有的进入体制内,成为机关公务员;有的成为中学教师;有的变成律师;也有不少人进入国企、外企,成为工程师、企业管理者;有些还早早成家,有的却单身依旧。
此时,我们要相互把握好联络的方式和频次。至少要了解周边同学的动向、职业发展状况,并有目的的进行联络,并保持适当的线下聚会、交流,但不能过于频密。毕竟毕业后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和隐私,要给人空间、距离,让距离产生美,以免适得其反、侵犯他人空间,做到亲而有间,疏而有密。

三、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
同学之间交往,目的要很纯粹,虽然需要利益与价值,但必须以同学情谊为主。如果个人小有成就,或者事业更进一步,可以在不经意之间,点到即止。别人问到,也仅淡然说说,低调行事。一定不要刻意炫耀,过度的炫耀,就会引起同学之间的嫉妒与反感,导致 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。
记住,任何时候,谦卑谨慎,都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,包括同学。
四、耐心倾听,增进理解
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毕业后,同学之间难免有各种烦扰与烦心事。比如事业发展的问题、家庭的状况、小孩的教育、长辈的身体健康、个人发展中的遇到的阻碍等,都会相互进行交流、倾诉。
此时,我们一定要学会倾听、适当回应、及时开解、表达理解。同学之间的关系才会更进一步,也能更深入体会到人生的不易、混社会的艰难,也可以让同学更清晰了解到你的关心与尊重。

五、面对利益,避免纷争
同学之间一定要避免利益关系的交融与冲突,这会让双方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。比如,不要相互拆借,实在不行,要借钱,必须订立字据,并有第三人见证,且一定要按时归还。
要避免同学之间合伙开公司、做生意,如果确实很有必要合作,也必须先谈好利益分配、权益责任,并形成文字记录,形成合同文本,避免 “祸起萧墙”。
我们要学习潮汕人做生意抱团取暖、强烈认同感的精髓,同学之间相互扶持、分工合作、各取所长、共同发展。若双方出现矛盾,也应理性以待、避免纷争升级。
六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毕业后的同学,各有所长,各有发展,人生道路不同、三观各有差异。相互之间必须相互理解、相互尊重,对一些个人观点,可以好好倾听,可以多多商量,但切勿引来驳斥、指责或冲突。不认同,可以包容,但一定要避免伤了和气。
古语云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 就是这个道理。

七、滴水之恩,涌泉为报
同学毕业后,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前途。有不少人,有卓越的专业能力、知识储备与经营头脑,发展成为如夜空中璀璨的商业之星;有些人则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、游刃有余。
相互之间,一定会少不了你帮我、我帮你。比如帮自己解决孩子教育的问题、解决个人事业的发展瓶颈问题、解决资金问题、解决人脉关系问题等。
同学相助,也要学会感恩回报,不要认为关系好,就理所当然。一定要选择适当时机,以适宜的方式,向同学汇报,表达感激之情,这样,会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稳固。

八、不打人脸,不揭人短
同学之间知根知底,每一个人的不足与短板一目了然,如同白纸上的黑点一样醒目。有些是个性的缺陷,有些是专业的欠缺,有些是沟通协调能力的障碍,有些则是为人处世人情世故阻塞。
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同学之间相处,一定不要相互揭短,而是看长处、看远景。除了私下之间可以点醒之外,绝对不要在公众场合揭短,会落下祸根、结下仇怨、伤害自尊、严重破坏同学关系。
九、开放心态,接受变化
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,万事万物、宇宙星辰,都在不停的发展、改变。同学之间也是一样,有些经过人情世故的考验,个性改变;有些经过社会毒打,三观改变;有些经过事业不顺的摧残,为人改变。
同学之间相处,就要接受这些改变,对同学的改变提出建议、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,在艰难中奋进。让每一个人的改变,更适应社会,而不是阻碍个人发展,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。

十、分清真友谊,甄别伪情谊
真友谊是指经过长时间的相处,相互知根知底,相互抱团取暖,有共同三观的同学情谊,具有深厚的 “革命感情”、是 “生死之交”。伪情谊,是指那些泛泛之交,或者酒肉朋友之交。
对真友谊,一定要珍视彼此、善加维护,不因小事而放弃,不因阻碍而流失。对伪情谊,交往多了,反而会产生内耗,能躲则躲,能远离就远离。诚如作家王宇所说,“很多时候,内耗的源头并非来自自己,而是来自你所处的环境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