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高调的表面功夫赛过低调务实的做事江湖。
无论是职场,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能混、精明,脑子又转得快的人,往往善于刻意展示自己或团队好的一面,或者将上级的喜好摸得准,做得到位,充分展示其“花拳绣腿”,让对其有利益关系、有任免权的上级感觉“很爽”,从而有效稳固自己的职场地位与价值。“上有所好下必甚焉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2.看上去句句都是废话的客套话,才是真实的江湖城府。
社会活动、职场中,“您好,很高兴见到您”“对不起,我迟到了”“谢谢您的帮忙”等俯拾皆是。客套话主要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感谢、礼貌、关心、尊重与,也是一种缓和人际氛围的手段,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江湖城府,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交修为,客套话看上去是毫无营养价值的废话,实际是必不可少,也是很有价值的。
3.没有利益交换的人际江湖,如同枯竭的泉水,毫无生机。
经济学家亚当·斯密认为,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,往往是通过利益交换来实现。利益交换之后,才能换取对方的支持与回报,从而达成利益共享或合作共赢的目的。商务活动中的商业谈判、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战略协议等,都是利益交换的产物。战国时代“和氏璧换城池”、《三国演义》中“周瑜打黄盖”,是利益交换的典型案例。
4.在试探与反试探中微妙交流,不小心掉入人际最深的江湖。
这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活动中,内心感觉的微妙互动,是了解他人意图、情感、立场的社交法宝。比如相互有好感,尚未建立男女朋友关系的青年,男方会透过各种言语、行动,试探女生是否对自己有好感,女方则会反试探,看看男方是否为真正喜欢他等。《三国演义》中许攸与曹操在相互试探对方的心理展开合作;战国时期,管仲与鲍叔牙相互试探与反试探中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,相互成就,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5. “真话不全说,假话全不说”的模糊处理,突显了国人的中庸江湖。
“揣着明白装糊涂”“难得糊涂”,“逢人只说三分话”这些谚语典故,都说明了人际关系中,人们为了避免利益冲突、追究责任等,都喜欢采用模糊的语言与行为来回应。“中庸之道”、“和而不同”、“大智若愚”、“看破不说破”、从另一个侧面,说明了国人人际关系模糊处理的文化精要。
6.没有恭维与赞美,就没有人际江湖的和谐与润滑。
恭维与赞美是对他人的能力、行为与成果的赞许、肯定,有利于增强个人的自信心、荣誉感,是人际关系、人际交流的润滑剂,既可以锦上添花,也能雪中送炭,可以增进好感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,过度了就会变得虚伪和做作,会被认为是阿谀奉承、言过其实、拍马屁等。清乾隆年间的大臣和珅,为了迎合乾隆帝,故意在写给乾隆的书稿中写错几个字,让乾隆校正,以此来恭维赞美乾隆学识渊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