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首:东汉曹操的《观沧海》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幸甚至哉!歌以咏志。
感悟:
古语有云,“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”,心中若有万千愁绪,一到秋天便易于伤感,而当雄心壮志的曹操来到海边,心中洋溢着的却是万丈豪情。
飒飒秋风吹来,草木纷纷摇落,带来了些许凉意,然而诗人此刻关注的重点, 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。这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,在秋风的吹拂下不断翻滚,就像是他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负,永无止尽,他追寻理想的步伐,也永不停息。
在诗人的想象中,日升月落,仿佛就是源自这浩瀚无边的海洋;璀璨无垠的星辰,仿佛就是从这包容万象的大海之中涌现出来。如此宏伟的气象,如此乐观的心态,实在令人叹为观止!

第二首:唐代王昌龄的《塞下曲》
饮马渡秋水,水寒风似刀。
平沙日未没,黯黯见临洮。
昔日长城战,咸言意气高。
黄尘足今古,白骨乱蓬蒿。
感悟:
读边塞诗,怎少的了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作品,这首诗虽然不是他最擅长的七绝,却也不失为佳作。借由诗人的笔触,读者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,见到了壮美的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,也见到了烽火之下的残酷人生。
在诗人的笔下,秋日的西风似一把刀,吹得人脸庞发红,此时的河水刺骨的冷,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,将士们为了最终的胜利,马不停蹄地行军渡河。
看到战火带来的伤亡,与李白相似,王昌龄的也忍不住发出“白骨成丘山,苍生竟何罪”的感慨,这仅有一次的生命,不应该如此悲惨地收场。

第三首:唐代刘禹锡的《秋江晚泊》
长泊起秋色,空江涵霁晖。
暮霞千万状,宾鸿次第飞。
古戍见旗迥,荒村闻犬稀。
轲峨艑上客,劝酒夜相依。
感悟:
关于秋天,刘禹锡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那一句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一改忧伤寂寥的悲秋之调,令人耳目一新。
然而人的情绪毕竟是波动的,并非一成不变的,因此他在这首《秋江晚泊》中流露出些许孤独之意,也就并不那么奇怪。
借由诗人的文字,仿佛与诗人一道伫立在秋日的江边上,看着雨后的江面笼罩着一层烟雾,天边的片片晚霞与鸿雁相伴相依,为这清冷的秋日增添了些许温暖,也抚慰了身为羁旅之人的诗人,让他心中的孤独感稍微消减了一些。

第四首:唐朝刘禹锡的《望洞庭》
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
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
感悟:
刘禹锡的这首赏湖诗,文字通俗易懂,内容却极为丰富,画面更是精美。
初读此诗,还是个小学生,学的诗还不过五十首,如今读了千百首诗,依然会被诗人极其精巧的比喻惊艳到。
在诗人笔下,洞庭湖的水与天上的明月是十分和谐的存在,像是一面从未雕琢过的明镜。
为了突出洞庭山水的和谐与精致,诗人并没有用李白那种以小夸大的手法,而是以小写大,将它比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。
这与天同色的湖水仿佛白色的银盘,郁郁葱葱的青山,像是一只小巧的青螺,山水交相辉映,如同银盘与青萝相互映衬,令人赏心悦目!

第五首:唐朝诗人杜牧的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
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
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
感悟:
杜牧的写景诗,自是一绝,他的那些与扬州相关的诗,更是为今日的扬州城做足的宣传。
写这首诗的时候,杜牧已经扬州很久了,但他时常会回想起在扬州的那些美好岁月,那时的他虽然工作做的不怎么样,但风景优美的扬州,让他暂时忘却了仕途上烦恼,获得暂时的快乐。
因此,在这首写给韩绰判官的诗里,他怀念起了扬州的山水,虽然此时已经是深秋了,北方的草木早已凋落,而温暖的江南依旧还是一片青绿,那瘦西湖的水在柳树的倒映下,想必还是一片青绿吧!

第六首:唐代李白的《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》
南湖秋水夜无烟,耐可乘流直上天?
且就洞庭赊月色,将船买酒白云边。
感悟:
古人似乎非常喜欢游洞庭湖,屈原如此,杜甫如此,刘禹锡如此,孟浩然如此,李白也不例外。在这首游洞庭湖之作中,李白再次发挥了狂放不羁的想象。
当泛舟游于洞庭湖中,看着静静流淌的湖水,诗人仰望着明亮的月亮,心里想的是如何才能去往天宫,成为仙人。
与往常一样,一见到月亮,他的心里不可避免地想起美酒,对于他来说不开心时要喝酒解忧,开心诗更要饮酒助兴,美景当前,自然要饮酒作诗,纪念一下!

第七首:唐代李商隐《雨》
摵摵度瓜园,依依傍竹轩。
秋池不自冷,风叶共成喧。
窗迥有时见,檐高相续翻。
侵宵送书雁,应为稻粱恩。
感悟:
多愁善感的李商隐,到了秋天自然是易于陷入悲伤的情绪之中。然而他的这首五言小诗,似乎有意隐藏心中的忧郁之感。
绵绵秋雨落在池塘之上,自然是有几分清冷的,然而诗人却说因秋风吹拂,秋叶飘零发出的萧萧之声,让秋天显得不那么清冷。
雨越下越大,可眼前的这些大雁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,似乎还在替他人送信传书,而自己就像是这雨中的大雁,是为了报恩而没有懈怠。

第八首:清代王士祯的《题秋江独钓图》
一蓑一笠一扁舟,一丈丝纶一寸钩。
一曲高歌一樽酒,一人独钓一江秋。
感悟:
清代诗人王士祯的这首江上独钓图,相较于柳宗元诗中的渔翁图,少了几分孤独,多了几分闲适,毕竟一个在寒冷的冬天,一个是在凉爽的秋天。
在这首诗中,王士祯仅用虚实相间的二十八字,便勾勒出渔翁秋江独钓时的逍遥姿态,其中的九个“一”字,于旷远的江面之上,点缀出小小渔翁形象,更显天地的苍茫与辽阔,每每读之便觉心情似乎也变得畅快一些。

第九首:唐代白居易的《秋池》
洗浪清风透水霜,水边闲坐一绳床。
眼尘心垢见皆尽,不是秋池是道场。
感悟:
白居易的这首七言诗,一如既往地通俗易懂却韵味无穷。诗人以秋天的池水为题,描绘的是澄净的秋日池水图,也是自己平静的内心世界。
秋天的一个清晨,诗人坐在河岸边的草席上,看着阵阵清风吹过的池面波光粼粼,泛着淡淡的霜气,自己的心中的污垢仿佛也得到了净化,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与忧虑。
这小小的水塘,虽然简单,却是自己修行的道场,让人读之似乎进入一种空灵寂静的禅境之中。

第十首:唐代皮日休的《秋江晓望》
万顷湖天碧,一星飞鹭白。
此时放怀望,不厌为浮客。
感悟:
皮日休的这首小诗,描绘的是一幅色彩清丽的拂晓秋江图。
一望无际的秋水之上,一只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,为这澄净的水面注入了些许活力。
此时诗人站在岸边,看着这般壮丽的景色,感觉神清气爽,丝毫没有伤秋之感,
也是,若是没有烦恼事挂在心头,每日都能自由自在地泛舟漫游,又怎么会厌倦呢!